一、運輸具有生產的本質屬性
運輸?shù)纳a過程是以一定的生產關系聯(lián)系起來的、具有勞動技能的人們使用勞動工具(如車、船、飛機及其他設施)和勞動對象(貨物和旅客)進行生產,并創(chuàng)造產品的生產過程。運輸?shù)漠a品,對旅客運輸來說,是人的空間位移;對貨物運輸來說,是貨物的空間位移。顯然,運輸是以改變“人和物”的空間位置為目的的生產活動,這一點和通常意義下以改變勞動對象物理、化學、生物屬性為主的工農業(yè)生產不同。
二、運輸生產是在流通過程中完成的
運輸是把產品從生產地運往消費地的活動,因此從整個社會生產過程來說,運輸是在流通領域內繼續(xù)的生產過程,并在其中完成。
三、運輸產品是無形的
運輸生產不像工農業(yè)生產那樣改變勞動對象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形態(tài),而只改變勞動對象的空間位置,并不創(chuàng)造新的實物形態(tài)產品。因此,在滿足社會運輸需求的情況下,多余的運輸產品或運輸支出,都是一種浪費。
四、運輸產品屬于邊生產邊消費
工農業(yè)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完全分離,而運輸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不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屬于邊生產邊消費。
五、運輸產品的非儲存性
由于運輸產品是無形的,不具有物質實體,又由于它的邊生產邊消費屬性。因此運輸產品既不能調撥,也不能存儲。
六、運輸產品的同一性
對不同的運輸方式來說,雖然他們使用不同的運輸工具,具有不同的技術經濟特征,在不同的線路上進行運輸生產活動,但它們對社會具有相同的效用,即都實現(xiàn)了物品的空間位移。運輸產品的同一性使得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可以相互補充、協(xié)調、替代,形成一個有效的綜合運輸系統(tǒng)。
1、運輸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不但改變了物的時間狀態(tài),也改變了物的空間狀態(tài)。而運輸承擔了改變空間狀態(tài)的主要任務,運輸是改變空間狀態(tài)的主要手段,運輸再配以搬運、配送等活動,就能圓滿完成改變空間狀態(tài)的全部任務。
2、運輸是社會物質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
3、運輸可以創(chuàng)造“場所效用”
場所效用的含義是:同種“物”由于空間場所不同,其使用價值的實現(xiàn)程度則不同,其效益的實現(xiàn)也不同。由于改變場所而最大發(fā)揮使用價值,最大限度提高了投入產出比,這就稱之為“場所效用”。通過運輸,將“物”運到場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發(fā)揮“物”的潛力,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從這個意義來講,也相當于通過運輸提高了物的使用價值。
4、運輸是“第三利潤源”的主要源泉。